![]() |
||
樂觀是一種習慣 有一位忠厚老實的丈夫,每個月領薪水,總是原封不動地交給太太;而他太太, 每個月只有給他幾百元零用錢。 這時,太太冷冷地問道:「中獎?你說,你買獎券的錢,是從哪裡來的?」 也有一個大官,官架子極大,天天高高在上,經常要屬下伺候,準備最好的東西給他吃!而部屬為了保住飯碗,也都是敢怒不敢言。 有一天,女僕精心用鹿肉燉煮成一道美味的佳餚,也煮了最上等的魚翅羹湯,送給這大官吃。大官吃得津津有味,邊吃邊點頭,「嗯,真是天下美味!」 有些人,凡事都習慣性地做「負面思考」從負面角度來衡量和評價,以致所說出口的,都是一些「難聽」或「刺傷他人」話。 也正因為這些人不懂得「稱讚別人」、「欣賞他人優點」,只是專挑別人毛病、語出批評,所以也使自己心中沒有「喜悅之情」。 假如,我們能多學習「正面思考」,用比較「樂觀」的角度來看待事情,心情一定愉悅、更快樂。 一八一四年,法國大將軍陶梅尼在前線打仗時,被敵軍的炮彈轟斷一條腿。 一則新聞畫面:有一個青年在一次觸電意外,失去了雙手雙腳,他幾乎痛不欲生;然而,在親朋好友的鼓勵下,他還是堅強地活下來! 畫面中,這青年沒有雙手、雙腳,不過,他已學會用「嘴巴」轉開水龍頭! 當他想看書時,「沒有手」可以翻書頁,他家人則幫他訂做一個頭箍,戴在額頭上;頭箍上有細長的鐵條,當他輕輕「轉頭」時,細鐵條就可以幫他「翻書」。 後來,這年輕人覺得,他沒雙手、雙腳,一直待在家裡很沒有意義,於是他加入了醫療義工行列;其他義工推著輪椅,送他進入每個病房,和身患重病的病人聊天、講話! 每個住院的病患,看到這位「沒有雙手、雙腳」的年輕人,居然「滿心歡喜」、「臉帶笑容」地來探望他們,並鼓勵他們要「勇敢地活下去」,都大感驚訝和感動, 因為比起「沒有雙手、雙腳的人」,他們自己已經「幸福多了」!的確,當我們埋怨自己「沒有鞋子穿」的時候,別人「連腳都沒有」! 只有在看見別人「沒有雙手、雙腳、雙眼」時,才知道自己是「那麼幸福」, 我們如何能再自怨自艾、悲觀自嘆? 有人說:「命好不如習慣好!」 是的,「喜悅」、「樂觀」、「正面思考」也是一種習慣,讓我們一直保持「喜悅、樂觀」的心情, 使它成為一種「打開心靈之門、增進情緒智慧」的好習慣! 相反地,「沒有好的習慣」,也會成為一種「習慣」哦!
|
||